“EMB-7510”的版本间的差异

来自ARM Wiki
跳转至: 导航搜索
网络使用方法
接口布局图
第33行: 第33行:
 
===接口布局图===
 
===接口布局图===
 
::[[File:EMB-7510接口布局正面.jpg |frameless|700px|EMB-7510 接口布局-正面]]
 
::[[File:EMB-7510接口布局正面.jpg |frameless|700px|EMB-7510 接口布局-正面]]
::[[File:EMB-7510接口布局反面.jpg |frameless|700px|EMB-7510 接口布局-反面]]
 
 
::[[File:EMB-7510接口布局侧面.jpg |frameless|700px|EMB-7510 接口布局-侧面]]
 
::[[File:EMB-7510接口布局侧面.jpg |frameless|700px|EMB-7510 接口布局-侧面]]
  

2020年7月15日 (三) 14:52的版本

介绍

概览
正面
  • EMB-7510(简称7510)是华北工控面向高清数字,工业,交通,信息化领域等研发的一款高可靠性工业主板,大小为200x140mm大小,可运行android,Linux操作系统。
  • EMB-7510具有稳定可靠的工业级性能,板载WiFi、千兆以太网、HDMI、耳机接口等接口,具备高集成度,可满足多个行业的应用需求。

资源特性

  • CPU:ARM Cortex A53 1.5GHz 4x A53 + M4
  • GPU:GC7000L GPU
  • 内存:板载3GB LPDDR4内存
  • 存储:标配16GB EMMC,可选8GB/16GB/32GB/64GB/128GB,32MB QSPI
  • 网口:一个 10/100/1000M 以太网口
  • WIFI:板载WIFI模块
  • Display:1 x HDMI,1 x LVDS
  • Audio:Line out+ MIC in,支持6W、8Ω功放
  • USB Host:3x USB 3.0,5x USB 2.0,1x Micro OTG
  • COM:2x Debug,5x RS232,1x RS232/485
  • 调试COM: 1 X RS232
  • MINIPCIE:1 X MINIPCIE
  • GPIO:16x GPIO,3x GPO(隔离),3x GPI(隔离)
  • SD Socket:x1
  • System Control:Reset Key,Power Key
  • Temperature:Work -20 ~ 65, Storage -40 ~ 85
  • Humidity:5% ~ 95%相对湿度,无冷凝
  • PCB Size:200mmx 140 mm
  • Power Supply: DC 12V
  • Watchdog: 支持
  • OS: Android/Linux

接口布局

接口布局图

EMB-7510 接口布局-正面
EMB-7510 接口布局-侧面

接口引脚定义

主板内置插针式引脚排序方式

机械尺寸

EMB-7510尺寸.jpg

快速入门

系统下载

Android系统
Linux系统
  • Yocto 2.7 [ 下载地址]

系统烧录

Android9.0和Yocto系统烧录(支持windows和ubuntu环境烧录)

  • 主板处于断电状态下,将主板的otg和Windows主机连接起来,同时将上图中的JD处的跳冒从1、2脚移动到3、4脚,然后将主板通电。
EMB-7510_OTG
OTG:系统烧录口
JD:刷机跳冒座:正常启动时,将跳冒跳至1、2脚上,如上图所示;刷机模式时,将跳冒跳到3、4脚。
电源:12v电源输入。
  • 若主机PC系统是windows系统
1,解压烧录包,参照“windows7系统刷机说明.docx”文档安装usb支持库。
2,以管理员身份运行“windows_burning.bat”脚本
2510 windows系统刷机脚本.jpg
3,等待刷机完成
2510 windows系统刷机完成.jpg
  • 若主机PC系统是ubuntu系统
1,解压烧录包,参照“ubuntu系统刷机说明.txt”文档安装usb支持库。
2,执行:sudo ./linux_burning.sh
3,等待刷机完成
2510 ubuntu系统刷机完成.jpg
注意:烧录完成后,需将JD跳线冒恢复插入才能正常启动

串口调试

Windows 上一般用 putty 或 SecureCRT。以 putty 为例介绍如何使用串口调试功能

putty下载链接选择putty.exe
串口通讯参数配置:
   波特率:115200
   数据位:8
   停止位:1
   奇偶校验:无
   流控:无

putty设置界面如下:

putty-setting
   1.Connection type设置为Serial
   2.Serial line设置为pc端连接的串口(此项填写pc端实际的串口号)
   3.Speed设置为115200
   4.点击Open按钮打开终端

查看PC端的串口号:

putty-查询串口
   *右键点击我的电脑->管理->设备管理器->端口(COM和LPT)找到本机对应的串口
   *如无设备请先确定pc端是否自带串口及驱动是否安装

进入串口调试终端:

putty-串口终端
   *如图进入交互界面,敲击回车或者输入命令会有反馈

API参考与使用

Android系统API
Linux系统API
  • Linux API [ 参考页面]
  • API文件下载地址(.so) 下载地址

Android系统的使用

ADB调试方法

USB ADB使用方法
开启主板ADB调试功能
  1. 在标准模式下,进入主菜单栏。
  2. 点击【Settings】。
  3. 进入最底部【System】菜单栏,选择【About tablet】。
  4. 连续点击【Build number】7次后,将提示“You are now a developer”。
  5. 击【←】图标返回至【Settings】页面,即可看到【Developer options】。
  6. 选择【Developer options】,勾选【USB debugging】。
ADB_slelct


  • 连接时屏幕会提示【Allow USB debugging?】,点击【OK】即可。
ADB_true
注意 : 使用USB ADB进行调试时,主板端不可以插着USB线上电开机
数据线ADB连接使用方法
  • 下载ADB驱动以及工具
  • 安装ADB驱动以及工具
  • 将驱动解压得到可执行文件,将数据线与电脑连接,打开软件,点击[install]即可
ADB驱动


  • 将工具解压至任意盘符,打开命令提示符(win + r键输入cmd),依次进入到该目录下,输入adb devices查看是否发现设备
ADB识别


  • 再输入adb shell进入
ADB shell
网络ADB使用方法
  • 配置网络ADB,配置网络ADB需要先通过USB ADB连接到板卡,然后输出下图中的命令,配置网络ADB端口。
配置网络ADB
配置网络ADB
基于USB ADB配置好ADB端口后,进入【设置】->【开发者选项】,取消勾选【USB调试】,再次勾选【USB调试】,至此网络ADB配置完成。
  • 连接网络ADB,例:上图中得到的eth0 IP为 : 192.168.8.57,输入 : adb connect 192.168.8.57:5555回车
至此板卡已通过网络与PC机进行了ADB连接,输入 : adb shell 回车,进入 shell
连接网络ADB
连接网络ADB

以太网使用方法

  1. 在标准模式下,从顶部向下滑动屏幕。
  2. 点击【设置】。
  3. 点击【网络与互联网】菜单进入网络与互联网设置界面。
  4. 点击【以太网】菜单进入以太网设置界面。
  5. 勾选第一栏【以太网】。
  6. 如果需要静态IP, 点击【以太网IP模式】。
  7. 在弹出的【以太网IP模式】界面中,静态勾选第二栏【静态IP】。
  8. 设置完静态IP之后,点击保存退出按钮。
开启以太网 以太网ip模式设置以太网静态ip设置

WiFi使用方法

  • Android系统目前仅支持型号为 : RTL8188 RTL8723BU
  • 设置->网络和互联网->WLAN
开启WIFI 选择一个WIFI热点进行连接

4G使用方法

  • 依图所示,正确连接4G模块与SIM卡
4Gslot
  • 设置->网络和互联网->移动网络
开启4G

APK安装

  • 常规安装
  • 将含有安装文件的U盘或者可移动设备与主板连接
  • 打开主板系统包含的APK安装器,点击安装,进入到该目录下,右侧点击APK即可
imx8_apk_install.PNG
  • 后台静默安装
1 pm install /mnt/media_rw/udisk/apk/MXPlayer\ 1.7.31.apk
  • 安装成功后显示Success如下图
apk_install

GPIO使用方法

串口使用方法

  • 将COM设备与板卡连接,确认连接无误后开机(连接方法参照上文[接口引脚定义]并注意232/485模式的选择)
  • 确认所连接的节点
  • EMB-7510 串口节点如下
  • 开始通信

Linux系统的使用

Yocto系统交叉编译工具链安装和使用方法

网络使用方法

远程访问及文件传输